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地理环境
文化背景
政治因素
国际贸易
军事因素
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地理环境
英国位于北欧
英国与北欧其他国家相比,是一个岛国,面积很大,可以养活大量人口。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北部沿海盛行西风,使得英国海域温度高于其他地区海水温度,冬季土壤不结冻,海水不结冰,寒暑不至于冷得让人不能出门,暑气不至于热得让人无精打采,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在陆地和海上劳作。大不列颠岛上有两处低地,较大的位于岛的东南部,属于英格兰,较小的位于福斯湾和克莱德湾之间,属于苏格兰。低地从中心向东西海岸延伸,有大量可耕地,无论哪个王朝控制这片低地,都能长期维持政权的稳定。 每天两次的潮汐涨落,可使河口不被泥沙堵塞,使船舶可以绕过大型帆船难以通过的地方,随时进出海洋,货船可直接从海上进入河口,深入内陆,与其他国家相比,可节省大量基础设施成本。
在发现美洲之前,英国与欧洲西北部一样,处于世界各重要地区的边缘。摩尔人虽然到达过普瓦捷,保加利亚人越过莱茵河,蒙古草原部落到达过多瑙河,但都没有到达英国海岸。英国除了局部战争外,从未遭受过外来民族的入侵,基本与世界隔绝。这些地理条件对英国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天然基础。
2. 文化背景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
14至16世纪发生的“文艺复兴”被认为是一场体现新兴资产阶级诉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城邦,后来扩展到西欧各国,在16世纪达到顶峰,迎来了科学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对教会施加的精神控制感到不满,逐渐提出了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的价值主张,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个体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在这场由“神权”转向“人权”的思潮中,欧洲人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极大地促进了科学艺术的发展,开启了现代化的征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时期,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宇宙和世界》、《论原因、起源和统一性》中说:“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法国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改进了三次和四次方程的解法;1637年,法国人笛卡尔在建立坐标系后,成功地创立了解析几何;费马建立了求切线、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定积分的方法,对微积分作出了重大贡献;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微积分;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科学无国界,这一时期英国的国内生产力和航海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3. 政治因素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逐渐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不断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和进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促使了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兴贵族的出现。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兴贵族为防止天主教复辟,发动非暴力政变“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只管统治而不管治理的宪法基础。国家权力逐渐由君主转移到议会手中。议会制的确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君主立宪制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和政府逐渐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制度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在17、18世纪也完成了农业革命。通过圈地运动,资本家获得大片土地,推广轮作、生产工具进步、培育新作物、使用化肥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失去土地的农民迁入城镇为资本家服务,从而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的农产品供给。英国农业产量增加,农产品价格下降,使英国人通过较低的消费获得更多的生活必需品。
四、国际贸易
工业革命期间的英国纺织厂
政治上,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圈地运动。但是,受当时人口规模的影响,英国劳动力资源并不丰富,农业和手工业从业者的工资普遍较高。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不得不想着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工具。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已经具备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文化基础。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模型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夕,英国主要依靠出口而非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支撑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支柱产业纺织业则由海外市场拉动。18世纪,英国纺织业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国内产量的三分之二用于出口。19世纪初,纺织品出口比重超过60%,国内消费不足40%。与欧洲沿海国家相比,英国出口量远远超过欧洲沿海国家。海外市场的巨大需求给英国纺织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进而促进了纺织业的技术创新和扩大再生产。除纺织工业外,英国的工业品和铁制品出口也不断增长。1750年,英国国内生产的铁制品不能满足自身需要,主要依赖进口。到1814年,英国铁制品出口总额已达到进口总额的5倍以上。 到19世纪中叶,英国铁制品的出口总量已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国际贸易迅速发展,除了生产力的发展外,也得益于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内分工的底线。正如亚当·斯密所说:“交换能力产生分工,而分工的范围总是受交换能力的限制。”国际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而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又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分工,形成了良性循环。
5.军事因素
奥利弗·克伦威尔
英国之所以能如此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与其强大的海军分不开。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英国在海上贸易方面没有发言权,海上贸易主要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所垄断。荷兰人在海上控制了东印度产品通往北欧的贸易路线,逐渐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而获得独立,还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发展得比英国早。由于地理位置接近,英国商人从遥远的地方运来货物来供应大陆满足国内需要,摆脱了荷兰的控制,两国之间逐渐出现了差距。1600年,荷兰人把一磅胡椒的价格从3先令提高到6先令,英国为此成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到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了《航海法案》,英国的海上贸易不断扩大,与荷兰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这一时期,法国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也试图建立强大的法国海上霸权,但由于当时法国的国内作战政策重陆军轻海军,加之黎塞留的尝试并非建立在法国人民的自然活动之上,因此未能实施。
航海法案规定,凡是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产品,必须由英国或者产品产地的船只运输。这直接损害了荷兰人的切身利益,两国之间爆发了战争。这场争夺海上霸权的战争持续了近60年,英国、法国、荷兰三国均被卷入其中。前期英国单独对抗荷兰,第二阶段英国对抗荷法联盟,第三阶段英法联盟对抗荷兰,最后英荷联盟对抗法国。这场战争,荷兰元气大伤,彻底失去了海上霸权的地位,英国成为最大的赢家,海上贸易从此迅速发展起来。18世纪初,英国已成为海上强国,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贸易组织。
海上贸易的扩张,使得英国在卷入战争时,有足够的财力去支持敌人。1739年至1748年、1756年至1763年间,法国和西班牙曾两次与英国直接或间接交战。战争期间,两国也在陆上展开交战。英国利用强大的海上贸易所积累的资本,不断支持对手,使得法国和西班牙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陆上。同时,英国也抓住了战争期间涌现出来的商机。
到了拿破仑时期,法国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领土扩张计划始终受制于英国的海上霸权。拿破仑竭尽全力遏制英国的海上贸易,准备了十万人的大军横渡英吉利海峡。但由于当时船只的大小和地理环境的限制,拿破仑最终无法将军队派到对岸。由于无法在海上直接攻击英国,拿破仑继续在陆地上攻城略地,将整个欧洲踩在脚下,以切断英国的贸易路线。然而武力无法征服人心,也使法国的战线陷入了不能同时兼顾多件事的境地。直到拿破仑在滑铁卢被击败,他都无力遏制英国的海上霸权。
独特的地理条件有效抵御了外来入侵,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文艺复兴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思想土壤,强大的海军巩固了海上贸易霸权,各种因素的结合使得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你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有什么新的认识吗?欢迎留言!!!
【喜欢我的话请点赞关注我!!!】[Rose][Rose][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