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日本核废水排放引发全球关注
虽然日本政府宣称核废水是安全的,但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如果是安全的,为什么要把它排入大海?如果是安全的,为什么要用它来解决东京急需水资源的问题?如果是安全的,为什么不把它作为日本的饮用水?如果真的是安全的,为什么日本民众要起诉政府,要求政府停止向大海排放核污染水?如果是安全的,为什么不允许其他国家获取废水样本?
答案只有一个:核废水并非无害。我们只是在猜测它到底有多大危害。我们无法获得水样,也没有实际数据或案例来支持它。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会增加患病的几率。日本排放核废水,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日本民众和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民众。
【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
据统计,环太平洋地区各国人口总数高达5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近70%。日本如果采取这样的行动,对这些国家的损害将极其严重。特别是一些太平洋岛国,这些小国主要依靠海产品维持生计,这一举动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
基于此,近期出现了一系列囤盐、抵制海鲜的行动。但不为人所知的是,中国早已计划在内陆养殖深海虾,而我国的盐产量是世界上最大的。
中国“内陆农业”黑科技
据相关媒体报道,陆基养殖可有效避开海洋环境,最大限度减少核废水排入海域的影响,我国已在新疆、陕西、武汉等地开展海产品养殖。
例如,新疆天鹅湖景区,有适合养殖海鲜的盐碱水域,红旗养殖场已设置鱼塘250亩,适合养殖青蟹、南美虾、虎虾等水生生物。在武汉,“海鲜陆上养殖”也逐渐流行起来,仅东西湖区一家水产基地每天就能供应500公斤南美虾,全区有虾塘300多口,年供应量可达100万公斤。
【中国内陆海产品养殖基地】
“内陆海鲜”的诞生无疑给了中国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蓝蟹、南美虾等水产品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等海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但在内陆养殖则无需担心。
日本向海里排放污水后,中国立即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方高呼“不可接受”,扬言要向世贸组织投诉,希望中国继续进口日本海鲜。但现在,安全问题是一个方面,中国已经有了可以替代日本海鲜的养殖基地,我们何必远道而来吃不健康的海鲜呢?
而且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也逐渐壮大发展,为消费者在享用海鲜的同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同时,由于内陆与海洋距离较远,直接进口海鲜的成本相对较高。内陆水产养殖则不同,成本明显较低,更适合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还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某政客近日在电视节目中发表荒唐言论,称“中国赴日游客必须先喝污水,再吃福岛海鲜,每人必须吃10只福岛扇贝”才允许入境日本。日本不要以为只要自己向海里排放污水,全世界就都跟着吃“核食品”。中国的行动告诉他们,“核食品”还是留给自己吃吧。如果日本不停止排放核污水,中国消费者完全可以选择不选择日本海鲜。
【中国盐场工人在盐蒸发池进行全覆盖作业】
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第一
除内陆养殖外,我国食盐产量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原盐产能达到1.16亿吨,总产量达到8390万吨。全国食用盐消费总量接近6000万吨,全部矿产盐储量已达1.5万亿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盐矿中80%都是海盐以外的产品。海盐主要用于工业,食用盐主力军在内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原盐产量前十的省份中,只有山东、江苏、天津三省位于沿海,其余均为内陆地区。两大井盐主产省份湖北、四川分别产原盐581.46万吨、473.78万吨,盐都自贡甚至因盐业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盐帮”美食。
【茶卡盐湖绝美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湖盐在我国产盐产地中占有一席之地。青海有大型盐湖,比如茶卡盐湖,面积150多平方公里,储盐量4.5亿吨。单单这个盐湖的盐储量,就可以为全国人民提供70年的食用盐。此外,青海还有一个更大的湖泊,叫察尔汗盐湖,面积5856平方公里,储盐量600亿吨,可以为全国人民提供千百年的食用盐。而且盐湖可以不断再生,根本没必要抢盐。
目前,在健康饮食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人民吃盐量非常少,消耗的量和储存的量不成正比,根本就吃不完。
其他国家则不同,比如囤盐最多的韩国,没有内陆盐矿,只能从海水中提盐,一旦海水严重污染,韩国就没法从海里提盐了。而且韩国人对盐的依赖性很强,盐的消耗量很大,喜欢腌制各种泡菜,需要用到大量的盐,如果不能从海里提盐,就只能从国外进口。
[韩国人需要用很多盐来腌制泡菜]
综上所述,中国无论在盐生产还是海产品方面都已经提前做好安排,可以将日本核废水排放的影响降到最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核废水排放虽然目前对我们的食品安全影响不大,但他们将排放30年,无法预测这期间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还是要坚决反对日本核废水排放,要联合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共同制止日本的肆无忌惮行为。海洋在因污染而无声地发出痛苦的呐喊,但人类社会绝不会保持沉默。为了人民的生存环境,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为了子孙后代的发展,世界不能袖手旁观,看着日本肆无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