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疫情3年,那些逆势增长的环保企业做对了什么?

添加时间:2024-01-17

/

什么企业是环保的_环保企业是做什么的_环保企业是否值得投资

环保企业是否值得投资_环保企业是做什么的_什么企业是环保的

什么企业是环保的_环保企业是否值得投资_环保企业是做什么的

作者|青山研究院

话题深度探讨|

前 言:

时间对于人和企业都是最宝贵的,而疫情捆绑整个社会已经满三年了。

持续反复的封控使得时间对企业而言不再是生产资料,而是成为了一大负担,疫情每延续一天,一些企业的血槽就减少一格。

而整个环保产业正在面对一种始料未及的淘汰机制,很多企业表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淘汰掉自己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疫情。

有机构数据显示,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已不够支付3个月工资。在青山研究院的调研中,也时时能听到“抗不住了”的声音。显然,疫情斩断了一些企业的生命线。

抗疫的三年,对很多人和企业而言是沉重的三年。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这些企业做对了什么?为什么有的企业“抗不住”了,而有的企业“还能抗”?

本文无意增加焦虑,只想站在理性、务实的角度就环保产业谈谈浅见。

01疫情对环保产业的三层影响

环保企业“抗不住”的深层原因

疫情之下,百业萧条,环保产业也不例外,只是不同的产业受影响的情况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逐渐对环保产业形成了三个层次的影响。

第一层次:企业经营困难

其一,环保行业的一个特征是,生产活动需要在特定的场地场景展开,背后涉及大量的人力、物资协调调派。一旦出现封控,就意味着生产的停滞,很多项目悬在半截迟迟不能交付,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一直在消耗着。

其二,环保行业的需求主要来自政府和企业,客户开发需要在线下高频地互动经营,做成一单生意少则数月、多则两三年,在线下寻求商机几乎是环保企业唯一的开拓市场的路径,各地疫情的反复让环保企业唯一的生路险象环生,会展不能开展、客户无法拜访,团队被时时被憋在各处无法行动。

其三,环保行业本身利润空间微薄,而疫情之下一方面物流、原材料价格在上涨,另一方面低价竞争在加剧,这使得企业的盈利岌岌可危。

其四,疫情带动的经济颓势造成地方政府支付能力下降,进而使得大量政府项目回款出现状况。近两年来,回款难的问题在行业中广泛蔓延开来,从头部企业到中小企业概莫能外,另一方面,企业又要垫资来推动现有项目,双重压力最终都传导到了企业的现金流上。

总体而言,疫情的延续对环保企业直接意味着——成本增加、业绩缩减、回款困难、现金流告急。

第二层次:产业结构分化

在同一个寒冬下,不同企业感受到的寒意是不同的。

从企业规模来看,首当其冲的是应收账款周转能力差、速动比率低的中小企业。

央行2019年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不巧的是,2019年以来的这三年是改开以来少有的灰色三年。

从企业性质来看,抵御危机能力较弱的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民营企业。

一方面是,我国的税制体系对小微企业而言,处于竞争劣势。曹德旺曾说:“增值税的存在让很多小微企业长期无法发展壮大,也就难以和大企业做生意。这样一来形成恶性循环,会把很多小微企业扼死在摇篮里。”

另一方面,在信贷条件上,民营企业与国企相比也差了很多,这意味同等规模企业在面对同样的危机时,民企的抵抗力先天地不及国企。这也是前几年债务风波中,头部民企寻求国企纾难解围的底层逻辑。

从企业的综合能力来看,首先面对生死存亡就是产品力、市场能力、管理能力等基本素质较弱的企业。

总体而言,疫情的冲击之下,市场会加速向头部企业、国有企业、综合能强的企业集中。

第三层次:环保投入或减缓

疫情起初是医疗卫生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持续,就同时是个经济问题了。

环保企业是做什么的_环保企业是否值得投资_什么企业是环保的

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环保产业有极大可能出现投入减缓的情况出现。

疫情的这3年,对地方财政以及国家经济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未来不管是疫情持续还是疫情后的经济恢复,都需要过程,一段时间的财政紧张是必然要面对的。而环保产业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其在环保投入上减缓的端倪已现于前述日益加剧的“回款难”现象。

总体而言,疫情改变了一些环保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环保产业。

02一个深刻的经验教训

忧患意识、储备意识

疫情发展到今天、发展到今天的状况,引起了很多人和企业的反思。

一个普遍深刻的经验教训是——要有忧患意识、储备意识。

一直以来,环保产业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是上升、通顺的趋势,因此一些环保企业在发展风格上激进有余而忧患不足,在战略上多取攻势而缺守势,在理念上多短期主义而少长期主义。

这就导致当一种危机来临的时候,这类企业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其中不乏头部知名企业。

不管是当下的疫情还是之前的债务暴雷,危机出现后企业应对的方法普遍是借助外力、甚至是卖身,因为在此之间忧患意识不足,现金流储备严重不够。

当然,这与企业经验不足有关。在这一点上可以参考日本企业,同样以这次疫情中日本企业情况来看。

日本财务省发表的2021年度法人企业统计报告显示,企业内部留保(企业内部资金存款)总额高达516万4750亿日元,创下了迄今为止最高纪录,而日本2021年度GDP总额,大约是536万亿日元。

这就意味着,日本企业手头拥有的资金总量,相当于日本一个国家的GDP总额。日本企业为何手头要留存这么多的资金呢?

理由很简单:忧患意识、储备意识。

当然日本企业的这种意识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经历了战争、地震海啸、世界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崩溃等等冲击之后,磨炼养成的。

新冠疫情发生近3年,日本也遭受了重创,但是,即使在如此严峻的疫情冲击下,日本社会也创造了一个奇迹,即2021年度全国企业破产总数创下了1965年以来最少的纪录。

其中原因,除了日本政府的软性管控政策和对企业的大量现金补助、贷款担保之外,企业本身的巨额内部留保,起到了关键性的压舱石作用。

疫情三年,给社会、企业和个人都带来了损失,一些荒诞的行为或许还在继续,但面对未来我们最应该深刻反思,充分吸取经验教训。

不管是企业或是个人,面对危机一方面是依靠外力,一方面是依靠自身,这二者都不可获取,但前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后者要有意识地、牢牢地抓住,把希望寄完全托在别处是十分不切实际的。

老话说,“晴带雨伞、饱带干粮”,诚不我欺。

03标杆企业的做法

逆势增长的企业做对了什么?

近两年被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疫情下企业该如何应对?今年以来甚至又提出,后疫情时代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个“后”字实在可怖。

坦诚地说,一家企业提出这个问题,旁人很难回答得好,不过大可以学习参考一些标杆企业做法。对此青山研究院专门挑选23家企业做了一份调研清单,其中得分最高、最受认同的5项呈现如下:

一、以理性的态度面对

能够从容得当应对的企业首先在态度上是理性的,既没有盲目乐观地预判疫情的结束时间,也没有过度悲观地认同所谓的持久战。

同时要求企业管理层随时密切关注各地的疫情情况和防疫政策,尤其是有自己项目的地方,尽可能地与当地建立关系。

二、现金流稳定至上

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是个企业经营的基本常识,但顺境下总是容易被忽视。

调研中能够发现,标杆类企业不是在疫情期间才重视现金流,而是一直都重视。当然,疫情出现后就成了企业的核心红线了。

三、聚焦核心优质业务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摊子可以适当地铺大一些,甚至有企业的业务是多元的,但在疫情的非常状况之下,企业就有必要聚焦核心优质的业务上,提升企业的效益,较少了在不确定性方向上的投入。

能够发现,这些标杆企业基本上在疫情第一年的时候就完成了一个动作,即对自身业务和客户的深度盘点,并据此将企业的资源进行了重点投入。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yina37.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