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学科70年 |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与趋势

添加时间:2024-01-24

/

学科70年 | 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与趋势 原创 chsl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编者按:

今年,是造园学组成立七十周年,也是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批准设立十周年。为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将全年活动主题确定为“学科发展年”,举办系列研究、研讨和总结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风景园林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学科七十年的发展,凝结了众多领导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关心支持和数代风景园林专家学者的持续努力。许多专家更是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的创立、发展和特点等进行了持续地研究,对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公众号开辟专栏,将连续刊载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等,供会员和同行们学习交流。

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在逐渐进步。由于社会和人的生活需求趋于多元化,风景园林的功能与形态在不断多样化,使得这门边缘科学的科技内容更为广泛而丰富,同时,使风景园林学科的独特性更为明显而有个性。

一、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动态

21世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风景园林学科永恒的主题,风景园林科学研究、规划设计的热点和目标,在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各种学术交流、科技活动中都体现了这一主题的精神。

2003年4月在德国罗斯托克市举行的国际园艺展览会(IGA 2003 )的主题为"人——自然——水”。这是在德国每10年才举行一次的展览会,2003年这次展览会是继1983年、1993年之后,我国连续第三次参加的国际园林园艺盛会。此次展览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探索以风景园林的手段塑造和美化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参加了本次展览,园艺作品成为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作品之一,以我国传统的造园思想,崇尚天然、布局自由而庄重的艺术风格,很好地体现"人——自然——水”和谐并存的主题,营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空间[1]。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的城市中,传统制造业衰落,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也在向城市外围搬迁。因此,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留下大量工业废弃地的利用和再生成为重要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已把这些工业废弃地改造为公园绿地,既整治了环境,又为市民建造了休闲娱乐需要的绿色空间。为此,国际风景园林学科对城市公园绿地的保护与再生给以极大的关注。2003年11月在日本淡路岛举行的第六届日中韩国际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就是"城市绿地和景观的保护与再生"。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与日本造园学会、韩国造景学会共同举办此会。并就城市中心区、滨水地区和城郊结合地区的景观保护和再生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所在地就有一个很好的实例。此地的明石海峡公园原为填海修建大阪关西机场的土石采掘场,地貌植被破坏十分严重,20世纪90年代开始恢复绿化,经过7年艰苦努力,到2003年,已被人工植被覆盖,按预定计划再经50年的努力,这里的植被将与周围的自然植被相连接,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块再生的自然生态环境[2]。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高科技产业不断兴起,城市也将面临工业用地更新的问题,欧美国家运用风景园林设计和改造工业废弃地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仍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二、我国风景园林科技在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重视城市整体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风景园林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风景园林科技得到相应的发展。

城市绿化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国设市城市660个,城市人口3.38亿人。全国拥有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2万hm2,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6.49m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88.2万hm2,比上一年增长1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1.15%。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6处,全国已有177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452处,市县级风景名胜区48处,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以上。其中有88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55%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划定核心景区,明确保护重点,制定保护规划,有效地保护了我国风景名胜区资源。我国已有世界遗产30处,成为拥有世界遗产较多的国家,仅次于西班牙(37处)、意大利(36处)。其中多数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古典园林。在风景园林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术理论和科技水平有较大发展,促进学科取得较大的进步。

01

风景园林科技队伍和机构不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园林及有关行业从业人员约500万。据建设部城市建设统计公报,目前我国从事城市园林绿化的从业人员33万以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从业人数为13万人以上。至今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的单位有近30个,乙级资质的单位约有70多个。城市园林绿化一级企业有46个,二级企业有300多个。这些单位完成了许多优质的设计和工程施工项目,历年获得全国性奖励数十项。目前全国各城市有园林科研单位51个,其中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园林科研单位32个。近几年,不少民营的科研、规划设计和施工企业不断出现,尚未完全统计在内。

02

进一步探讨和评价园林绿地对人居环境的独特功能

2003年有一个难忘的春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SARS的斗争取得胜利,风景园林科技工作者在这场特殊的抗灾中,理性地研究和评价园林绿化在城市减灾避险中的作用,分析和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公园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方面问题,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园林绿地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公共福利和卫生的基础设施,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必要途径。

当时北京处于SARS的重灾区,在SARS发现的初期,风景区、公园绿地中游人甚少。当人们意识到公园绿地是防止灾情漫延,具有减灾避险作用时,纷纷到公园、郊区风景区等城市绿地,感受园林绿地给人们生理、心理上的作用。据调查研究,2003年5月9日—6月9日,北京植物园游人量39万人次以上,比2002年同期的游人量11.5万人次,增长2.4倍。北京动物园仅在2003年6月1日游人量达5.46万人次,比2002年同日增长42%;北京植物园游人量达5万人,比2002年同日增长近6倍。以事实证明城市绿地的减灾避险功能,对于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评估的问题又一次提到日程上。去年,北京将新建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作为应急避难设施已建成,成为全国首处应急避难场所。

园林绿地不仅是城市游憩功能的主要设施,还是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技术措施。2003年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完成了市科委的课题:"北京城市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采用了遥感和气象测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次应用超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分析15年中北京市热岛的分布、强度和变化特征,实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定量、准确反演,研究了城市下垫面地物特征与热岛强度的定量关系,明确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大范围、高精度的城市热岛专题图。利用城市绿地专题图和城市热岛专题图,定量研究了城市绿化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比例和热岛强度的关系,建立了科学的绿化指标,为北京乃至全国大城市总体规划,尤其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并且首次定量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扩张、绿色空间锐减、热岛面积扩大的趋势,跟踪监测了实施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后,绿色空间总量增加,热岛效应开始缓解的趋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03

全面系统地研究大城市绿化体系的关键技术

由于城市化的高速进程,绿化建设更显示出是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的特殊,对绿化建设带来许多难题。上海绿化局在研究分析国际化大都市绿化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上海及我国大城市绿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开展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上海特征的绿化技术研究;探索先进、适用和切实的绿化技术,开发绿化新产品。

2003年完成的“上海大都市城市绿化体系关键技术研究”指出绿化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特色植物群落、新优植物的筛选和特殊空间环境绿化构建技术等四方面。该成果已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内容有:

(1) 研究上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框架和指标体系,率先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重视融合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风貌,发挥绿地健全城市生态作用;重视城市生态作用;重视城市生态过程恢复,创造适合生物生境、植物种类丰富、园艺技术先进、绿地健康稳定等特点。

(2) 对上海122个典型绿地群落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分析,并从群落结构、景观丰富度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建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评价模式,提出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群落结构优化途径。

(3) 建立适应亚热带地区城市绿化植物引种筛选的指标体系和生理、生态适应性判定标准,并从国内外引进的840种植物筛选出适宜上海生境的新优植物417种(品种);探索集成常规繁育技术、现代设施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快速繁育技术体系,加快引进植物的繁殖和推广速度。

(4) 形成大规格苗木移植的反季节移植系列综合技术。

(5) 示范实施了三类7种行道树种植形式,引进和推广28种新树种2.3万株,筛选出20个新优行道树树种,建立了生活力及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估体系,制定了《新优行道树栽植养护技术规程》。

(6) 构建以乔木为主的合理配置,解决绿地营造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技术,开发应用EPS板换填堆山技术、GRC塑石假山技术、山坡软式透水管排水系统等新技术和新材料。

(7) 筛选出113种适合上海地区的耐盐绿化植物,新发现耐盐性强的多种植物;发了液态污泥培肥盐碱土技术和脱盐过程防碱化技术,使上海石化地区滩涂盐碱地变成国家园林城区。并广泛用于宁夏、陕西部分高速公路的盐渍土绿化工程,面积达以上。

(8) 筛选适宜屋顶绿化植物11种,适宜墙面和高架桥柱垂直绿化的藤本植物15种,墙面绿化乔灌木6种。筛选出具有抗污染和耐阴性、可用于高架桥耐阴绿化植物共5种,研制出相应的种植土指标。

04

丰富城市绿化树种和植物景观

风景园林是以植物材料构成天然的或人工的景观要素,因此丰富和提高植物材料的数量与质量是提高风景园林景观质量的重要课题,业内的科技人员,一直在进行有效的研究和探索。2003年完成了"北京常绿植物驯化、繁育及示范的研究”课题,从国内外引进常绿植物75种及品种。经栽培驯化,优选出可在北京露地越冬的植物21个种及品种。并对常绿植物的栽培移植技术、防寒设施、越冬的抗性生理及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近3年繁殖苗木11万株。这样大规模地引种研究,丰富了北京冬季景观,为城市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5

建设节水的园林绿地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约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节约水资源,我国已有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地的建设中注意节水。

北京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为了节省水资源,北京园林部门研究"北京团城古渗井的集水原理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总结了古人采用干铺倒梯形青砖和深埋渗排涵洞等一套完整理水和涵养树木技术。这在国内外是首次研究发现的古代集水涵洞技术。在研究中采用热释光探测法、电磁法,探测了北海团城古渗井梯形青砖的烧制年代及团城古涵洞的埋深及走向。对团城土壤结构理化性质、植物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园林绿化工程工资_园林绿化公司工资动态表_绿化工资表明细怎么做

结合当前园林建设,将古代集水、节水技术应用在景山公园万春亭水土保持工程,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涵养园林植物。经追踪观测表明,这种技术的集水效果良好,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明显,为现代城市集水和建设节水型园林绿地提供了一套翔实的技术资料,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06

推广生物防治方法

园林绿地的植物保护主要应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有利于人身健康,维持生态环境。生物防治方法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治病可利用寄生菌、抗菌物质、交叉保护法等。2003年,北京在公园第一次大范围利用寄生虫——蒲螨防治古松虫害。在玉渊潭公园放出1800万头蒲螨,这种寄生螨虫寄生在害虫的幼虫或成虫身上,吸食害虫营养,15天后害虫即可死亡。害虫体内的蒲螨会寻找新的害虫寄生,不断循环往复。全市各大公园已先后投放了1.5亿头蒲螨防护园内古树。

三 、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的比较

01

对于现代风景园林科学的理论与形态的认识和理解不足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我国城市化进程晚于发达国家,现代风景园林科学理论应用时间较短,专业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风景园林专业的作用发挥不够;大多数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中对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生态、创造和完善人居环境、营造可持续发展载体的基础设施作用认识不足,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其特点不够,以千篇一律程式化思想为指导。在"以人为本”,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设计思想、突出自身特点和个性方面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地系统已基本形成,城市人均公园面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高于我国现状,如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人均公园面积达70.5m2。瑞典斯徳哥尔摩人均公园面积为80.3m2,华盛顿为45.7m2,伦敦30.4m2。日本城市公园建设起步较晚,迫于城市环境的压力,于1972年开始实行城市公园建设五年计划,已连续执行第6个城市公园建设五年计划,建设十分迅速。1971年城市人均公园面积才2.8m2,至2003年,全日本有84994个公园,,人均公园面积达到8.5m2 [3]。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风景园林事业也处于快速发展的势头,然而在发展中还需端正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保持城市园林绿化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国还有20%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不足3m2,2003年人均公共绿地(含公园)6.49m2。有些地方对公用设施建设、居住环境问题亶视不够,有些地方侵占良田,浪费土地,建设大草坪、大广场、主题公园、髙尔夫球场、"亮化美化"等“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有些地方随意拆除历史文化建筑,破坏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资源的情况尚为严重。

自然文化遗产与风景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缺乏理论指导及科学实践

自世界上于1872年建立第一个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以来已130多年。根据国际保护自然及自然资源联盟(IUCN)最新统计,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和保护地,其总面积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2.5%。我国已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签约国,是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大国。我国风景名胜区常被视为谋取旅游和商业利润的资本,多因不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而遭到难以挽回的破坏,在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内大兴土木,大规模修建楼堂馆所,建造人工景观,致使风景名胜资源过度开发,人为破坏,日趋消失而退化。在缺乏风景园林理论和环境科学知识的指导下,严重破坏了大地景观和生态平衡,将带来各种人为的和自然的灾害,殃祸于后人。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我国的自然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管理不到位是因为认识不到位、立法不到位、体制不到位、技术不到位、资金不到位、能力不到位和环境不到位而造成的[4]。

02

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种类和品种贫乏

我国是园林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早在1929年,英国威尔逊(EH.)就著书《中国•园林之母》。当时中国的园林植物在国际上非常著名。

而今,世界著名城市的园林植物十分丰富,如华盛顿、伦敦、巴黎、华沙、东京、新加坡、墨尔本等,常用的园林植物多在2000-4000种之间。相比之下,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应用的植物材料还相当贫乏,品种单调,常用的观赏植物种类:北方城市仅100—200种,南方城市也才300—500种,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的广州也只有1500种。

由于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我国园林植物材料的培育和生产领域缺乏科学理论和技术力量,缺少引种、育种的投入,植物材料越来越多地依赖国外,培育成品质量低下。

03

缺乏国家风景园林科研机构

在世界风景园林史上,我国作为三大园林动力之一的国际地位已被削弱。1954年在第四届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 (IFLA) 会议上,英国造园家杰立克称道:"世界造园史中三大动力,是古希腊、西亚和中国",并指出,中国造园史对日本和18世纪的欧洲都有过影响,充分说明中国园林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

目前,有关人员很难从事基础理论和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技术性研究,使我国传统的优秀园林理论和技术得不到继承的发展,而盲目抄袭外国陈旧落后的形式和庸俗品,有的甚至花高价购买外国的作品,”洋垃圾”充斥现代园林绿地,而新的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大大落后于国际社会。

科研滞后于事业建设的发展现状,至今,我国尚无国家风景园林科研机构,各地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流失,经费不足,致使研究成果水平下降。据调查,北京、上海等17个城市的园林科研单位在研课题148个,经费不足3000万元。由于缺乏科研整体协调,缺乏基础和宏观的理论课题而相似的应用题目却重复立项。

04

尚未健全独立的风景园林学科和教育体系

风景园林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现代边缘学科、是一门与社会和时代发展紧密相关、极为敏感的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研究内容涵盖面广,包含着许多相关学科的内容。自1951年创立我国第一个造园专业至今已半个世纪,晚于发达国家数十年。20世纪80年代约有50所大专院校开设园林专业或课程。1988年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写时,已确认"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3个独立的学科写入著作。这与国际学术界是一致的。当时,建设系统所属高校也设有园林系或专业。然而1994年教育部取消了风景园林学科的教育,一些高校把园林专业合并到城市规划或建筑学专业中,似乎退到刚创建第一个造园专业时由清华大学营造系和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联合之前的状况,导致主要用人的建设部门与培养人才的教育部门相距甚远,培养目标脱离使用要求,目前,在学科名称和研究内容方面,还存在众说纷纭的现象,将会远离国际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水平。

发达国家的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建立早、发展快,根据社会需要在不断发展和丰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内容,在欧洲、大洋洲和美国、韩国等都有风景园林职业学位资质的高等学校,而我国却处于空白。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要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从城乡规划到大地景观规划必须要有风景园林专业参加,应确立风景园林学科和独立的教育体系,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

本文执笔人黄晓鸾,原文发表于《学科发展蓝皮书2004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07-211页。

参考文献:

[1] 李佩蓉,沈惠身,彭军. 瑞华吟宋花开异乡——德国罗斯托克市国际园艺展览会中的"瑞华园"[J]. 中国园林,2003(3):4-6.

[2] 刘海龙,王秉洛. 第六届日中韩国际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在日本举行[J] 中国园林,2003(12):16-18.

[3] (日)日本国土交通省都市•地域整备局公园绿地课. 日本2003年公园绿地调查统计结果[J]. 公园绿地(日文),2004(5):88.

[4] 杨锐. 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管理现状分析[J]. 中国园林,2003(9):38-43.

///END///

校核:付彦荣 施海音 任敏

审核:贾建中

识别关注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yina37.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