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核污染水240天后将抵达我国近海
8月2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公布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具体步骤。
按照计划,处理后的水排放前将加入大量海水,若确认浓度降至预期水平,首批7800吨核污染水将在17天内排放。预计2023年将排放约3.12万吨,总氚含量为5万亿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限值(22万亿贝克勒尔)的20%。
距离2011年3月11日海啸引发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已经过去了12年。事故发生后,为了冷却核反应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者东京电力公司需要不断注水冷却反应堆,而地下水和雨水的渗入形成了大量核污染水。
早在2021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所张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团队就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视角,建立了海洋尺度上放射性物质扩散模型,并实现了对福岛核废水排放计划的长期模拟。
福岛核废水排海后氚宏观扩散模拟结果
其中,宏观模拟结果显示,核废水排放后240天即可到达我国近海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几乎覆盖整个北太平洋。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模拟核污染水的扩散速度和影响
氚可能不是最危险的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前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高志国表示,从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到2021年,核污染水量已累计至约138万吨,且每年都在增加。“由于日本从未公开过真实数据,因此估计核污染水约有150万吨,排放时间可能长达30至50年。”
高志国说,国际社会最担心的是放射性元素和物质进入海洋环境,日本一直误导称“问题只是氚”,但国际上不少科学家都有共识,核污染水中放射性元素多达64种,超标率达70%以上,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
“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后,氚可能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和海洋生物威胁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约为5000年,碘-129的半衰期则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碳-14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高志国说。
我还可以买到日本的海鲜和日用品吗?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魏方新表示,海水确实有很强的稀释作用,但辐射水平低绝对不是同意日本排放核废水的理由。核废水排入大海,海洋生物立刻受到污染,同位素还会沿着食物链迁移。
事实上,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以来,我国对从日本进口的食品出台了相对严格的检测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监测被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
魏方新表示,大家要保持警惕但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高、经营状况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小票。同时,还应注意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内容是否齐全,并注意所购食品的产地。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吴伟表示,除了海产品外,放射性同位素都是挥发性物质,不仅会污染海洋,还可以存在于土壤、空气中,因此对农产品、生活用品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也就是说,不管是食品、护肤品、衣物等,长远来看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如果进行有效监管,安全的产品还是可以买到的。”
我国组织开展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8月24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就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放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放问题,2021年、2022年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现状本底情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及海洋生物体内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波动范围内。
目前,生态环境部正按照监测重点区域、覆盖所辖海域、掌握重点通道的思路,组织开展2023年我国所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相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入海域可能对我国海洋辐射环境造成的影响,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来源:北京青年报、央视新闻、南方都市报(ID:nddaily)、生命时报(ID:LT0385)、生态环境部(ID:MEE_CHINA)